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,各類潰瘍、褥瘡等疾病患者增加,國內外對醫用敷料產品的需求明顯增加。
數據統計顯示,2013年,我國醫用敷料出口總額為23.81億美元,同比增長3.94%,占醫療器械類商品出口的12.31%。
這一市場回暖的趨勢,也讓國內諸多敷料生產企業信心重整。
當前,我國的醫用敷料整體行業呈現總體向前發展的態勢,在國際市場占據較穩定的市場份額,也具備了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一定的抗壓和承受風險的能力。
但企業規模卻仍以中小企業為主,生產和出口的優勢產品主要為藥棉、紗布和繃帶等天然材料類醫用敷料等大宗產品,而對于由新材質組成的高端醫用敷料卻涉及不多。
在臨床實踐中,高端醫用敷料因能加速創面修復,減少傷口感染,提高治愈率,縮短病程,減輕患者痛苦,已逐漸受到醫療機構及患者的青睞。
而高端醫用敷料生產卻主要集中在歐美企業。國內本土企業在這方面的研發投入、人員儲備和技術支撐等方面與國外企業仍存在一定的差距,同時缺乏自主品牌和高端醫用敷料營銷渠道。
但因高端醫用敷料生產成本與銷售價格之間,存在著巨大的利潤空間,所以吸引了眾多國內企業的目光。
而國內敷料企業如何在新型高端敷料產業市場搶占份額,還需要靜觀國內外整體的市場環境。
目前,國內物價上漲快,人工、原材料、運費成本相應增加,導致出口貿易報價增加,國際市場競爭優勢減弱;行業準入門檻相對較低,國內醫用敷料產品以貼牌出口為主,鮮有自主高端品牌,產品同質化嚴重,低價競爭惡性循環;再加之歐美日傳統市場需求趨向飽和、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,歐美等國家逐漸通過非關稅壁壘,如提高質量門檻、反傾銷、反補貼等手段來限制我國醫用敷料出口。
上述各種因素注定高端敷料的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。
對此,國內敷料企業必須著力提升行業技術創新能力,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,培育自主品牌,加強人才儲備,逐步實現行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。
作為使用者,醫療機構也要對國內的敷料企業給予充分信任,構建國內敷料銷售市場的良性互動。而政府、行業促進機構應該制定相應的市場規則,培育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,避免出現重復投資、重復建設、惡性競爭。